0.4 拉丁语发音
为了准确发音,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拉丁字母和字母对应的发音,还需要了解音节划分和重音规则,而在这之前,我们还应该先了解拉丁语的长短元音、双元音、辅音的区分。在本章中,我们会详细介绍拉丁语这些规则,目标是在本章学习完成后,读者可以准确读出古典拉丁语原文。
元音
元音字母
拉丁字母是音素字母,每个字母表示一个发音元素。发音元素可以粗略地分为元音 (vowel) 和辅音 (consonant)。单论元音这个概念,大部分读者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并且能直接说出以下元音字母:
- a, e, i, o, u
这个理解并无错误,但拉丁语的元音字母还包含古希腊语字母 y,这个字母我们在上一章中已经讲解过它的特点,现在我们把它加入元音字母列表,从而得到拉丁语的6个元音字母:
- a, e, i, o, u, y
当然,古希腊语字母 y 并不是常用字母,它只会出现在古希腊语借用词里。
长音符号
元音的特点是发音可控,我们既可以小声地说出一个元音,也可以大声地喊出它,另外,我们可以任意地延长或者缩短元音的发音时长。拉丁语中没有表示发音大声或者小声的标记符号,一切全凭读者喜欢,但确实有一组符号表示元音发音的长短 (quantity):
- ă, ĕ, ĭ, ŏ, ŭ, y̆
- ā, ē, ī, ō, ū, ȳ
上面第1行是短元音 (short vowels),第2行是长元音 (long vowels)。从发音上说,长元音的发音时间是短元音的2倍。读者会注意到,短音符号 (breve) 是向上开口的半圆形,长音符号 (macron) 则是一条横线,它们都写在元音字母上方。短音符号和长音符号在拉丁语中都不可以用于辅音字母。
原则上一个元音要不然是短元音,要不然是长元音,既然如此,那么其实我们并不需要两个符号同时使用,只要保留二者之一,就足够表示元音字母的长短。在实践中,我们通常使用长音符号,也就是上面第2行元音字母上方的横线;标注长音符号的元音是长元音,没有标注长音符号的元音就默认是短元音。
在拉丁语中,元音字母的长短可能带来词汇意思的区别,例如 venimus 表示 we come,而 vēnimus 表示 we came,即分别是现在时和过去时。既然如此,我们可以认为长元音和短元音是不同的两个元音,于是我们把原先的6个元音字母扩展一下,得到了12个元音字母:
- a, e, i, o, u, y
- ā, ē, ī, ō, ū, ȳ
以上的元音字母中,第1组是短元音字母,第2组是长元音字母,理论上它们的发音不同;用在词汇中,意思也不一样。
读者可能已经开始觉得头疼,因为长元音和短元音的区分在汉语和英语中都不存在。但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因为现代主流语言中都没有这种区别,这导致现代学习者普遍既读不出区别,听到真实发音时也未必能注意到区别,所以大家一致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这长音符号,要不咱们就不写了吧!原因有以下2点:
- 古典文本并没有标注长短音,它是现代人发明出来的教学符号;长短元音的区别在中世纪已经消失,因此给中世纪拉丁语加上长音符号是错误行为,而古典拉丁语确实可以额外加上长音符号,但这需要大量精力,而且如果对某段文本的解读有争议,可能让长音符号本身也出现争议,以至于需要被迫作出选择,这还不如维持原来的文本;
- 长短元音带来意思区别的情况并不常见,大部分时候不知道元音长短,也能准确翻译句子;为了这少量的好处,付出的代价是每次写句子都要写长音符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不仅是学生会出错,教师和专家也免不了犯错,而且出版的时候还有可能编辑错:长音符号只是一件小事,弄错了就更显得丢人。
因为这样的原因,在教材和词典之外的正式出版物中,是见不到长音符号的。
大部分教材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会把长音符号标出来(也少不了标错的时候),也有不标长音符号的教材,明面上理由是:反正以后用不着,不如提前习惯没有长音符号的日子,还免得依赖;实际上有没有偷懒的因素在,就要问作者了。
至于词典,为了方便读者查阅,一般会标注长音符号,否则如果词典都不标长音符号,那学生就无处可查了;不过也有词典不标注长音符号的情况,例如著名且常用的拉丁语电子词典 William Whitaker’s Words 就没有标注(又不是不能用)。
在考试方面,拉丁语的阶段性考试,例如 National Latin Exam (NLE)、学校小测、期中期末考试,通常会标长音符号,但一般不要求学生写长音符号;大型考试例如 AP Latin,或者 Classics Admissions Test (CAT),都不标注长音符号,更不要求学生写长音符号。
我们这套教材对长音符号的处理是这样的:语法讲解和例句都会标注长音符号,但阅读文本从一开始就不标注长音符号。这样选择有两方面考虑:
- 标长音符号很麻烦,也容易标错,有限的时间精力不应该放在这件事上;
- 学生都不应该依赖长音符号,否则在开始正式阅读古代原文时,会有一段时间手足无措,甚至觉得文本有问题。
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需要太在意长音符号的问题。我在书中会有关于长音符号的详细指引,该记住的长音符号规则一个也不会漏掉。
元音字母的关联
不考虑长音符号的情况下,我们已经知道拉丁语有6个元音字母,分别是:
- a, e, i, o, u, y
因为 y 字母是古希腊语字母,所以并不常见;拉丁语中真正使用的元音字母是:
- a, e, i, o, u
这几个元音字母之间是有关联、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它们的关联可以粗略地用张口度 (openness) 和圆度 (roundness) 描述,如下图所示:
| 圆度:0 | 圆度:1 | 圆度:2 | |
|---|---|---|---|
| 张口度:1 | a | ||
| 张口度:0 | e | u | o |
| 张口度:-1 | i |
在上面这张表中,元音 e 是口腔最放松时的发音,嘴唇自然放松张开,即可得到元音 e 的发音,如果张大嘴,就是元音 a 的发音,而故意把嘴唇靠拢,张口度最小,得到的是元音 i 的发音;如果在发元音 e 的音时,把嘴唇两侧向内收,稍微靠拢,将得到元音 u 的发音,而如果把嘴完全变圆,会得到元音 o 的发音。
理解以上变化规律,读者将来在面对用不同元素组合成的词时,或者在记忆一些规则时,就能理解其中发音变化带来的拼写变化。这张表暂时不必强行记忆,在需要用到的时候,我们会再作讲解。
双元音
拉丁语中除了元音字母本身表示元音之外,还有一种元音,是把两个短元音字母组合在一起,构成不可拆分的整体,表示二者连续发音,这被称作双元音 (diphthong);双元音的发音时间是短元音的2倍,相当于1个长元音的发音时间,而它的实际发音也是两个短元音连续发音的声音,也就是说,恰好相当于两个短元音的组合。
在任何情况下,双元音都是不可拆分的,无论怎样分析一个词,都不会把其中的双元音拆成两半。
为了得到双元音,需要先复习常用的5个元音:
- a, e, i, o, u
接下来,我们把这些元音两两配对,得到以下表格:
| a | e | i | o | u | |
|---|---|---|---|---|---|
| a | ae | au | |||
| e | ei | eu | |||
| i | |||||
| o | oe | ||||
| u | ui |
读者会注意到,理论上5个常用元音的组合会有25种,但拉丁语中只有6种真实出现的双元音,分别是:
- ae, au, ei, eu, oe, ui
读者暂时不必强行记忆这6种双元音,因为它们会在词汇和句子中频繁出现,很快就会熟悉。
另外,并非两个短元音恰好放在一起,就会构成双元音;如果这两个短元音原本没有什么关联,是不可能在临时组队时融合成双元音的,例如 habuit 中虽然出现了 ui 组合,但这个词应该被分析为 hab-u-it,这里的 u 和 it 分别是两个语法模块,根据语法规则恰好放在一起,不代表它们成了双元音。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暂时不要执着于双元音的问题,而是仅在有需要的时候才单独辨认。
辅音
辅音字母
在拉丁字母中,除了元音字母,就是辅音字母;因此我们可以从字母表中去掉元音字母,得到辅音字母如下:
- b, c, d, f, g, h, i, l, m, n, p, qu, r, s, t, v, x
辅音字母的序列不需要像元音字母那样背下来,只要在它们出现时知道是辅音字母(即:不是元音字母)就可以了。
把辅音字母的发音单独说出来会很奇怪,它们不像元音字母的发音那样响亮,而且大多也不容易控制发音的音量和时长;这是正常的,因为辅音字母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单独发音,它一定会和元音字母搭配,形成音节。
与之对应,单独的元音字母是可以发音的,它甚至可以在没有辅音搭配的情况下,独立作为一个词;例如拉丁语中 e 表示 out of,它是一个介词,而 i 表示 go, 它不仅是一个动词,而且可以算作一个命令句:Go!
辅音字母的关联
和元音字母一样,辅音字母之间也有关联,这种关联可以通过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描述,如下表所示:
| labial | dental | palatal | |
|---|---|---|---|
| voiced mute | b | d | g |
| voiceless mute | p | t | c, qu |
| aspirated mute | ph | th | ch |
| nasal | m | n | n (before c, g, q) |
| liquid | l, r | ||
| fricative | f | s, z | |
| sibilant | s, z | ||
| semivowel | v | i |
在上面的表格中,横栏表示发音部位:
- labial 表示发音部位在唇部;
- dental 表示发音部位在牙齿或者牙龈附近;
- palatal 表示发音在上颚,也就是口腔深处(但不是喉部)。
竖栏表示发音方法:
- mute 表示爆破音/阻断音,它的发音通常需要先阻断口腔内的气流,然后用气流冲开阻断,其中 voiced 表示浊音,意思是发音过程涉及声带振动,而 voiceless 表示清音,在发音过程中不涉及声带振动,aspirated 表示发音时需要送气;
- nasal 是鼻音,发音时需要鼻腔共振;
- liquid 是流动音,发音时需要让气流流过口腔;
- fricative 是摩擦音,通过气流摩擦口腔发音;
- sibilant 是咝音,它是一种特殊的摩擦音;
- semivowel 是半元音,也就是弱化的元音,其中 v 是 u 的弱化版,作为辅音的 i 也是作为元音 i 的弱化版,它们已经弱到无法承担元音支撑音节的功能,因此算作辅音。
这些关系在构词法中很有用。读者此时不必强行记忆,只需对着表格作发音练习,感受这些辅音的发音特点,在未来讨论构词法的时候,我们会对涉及的辅音作专门讲解。
音节
音节 (syllable) 是一个独立的发音单位,它们大部分时候并不表示实际的含义,只不过根据人类发音器官的特点,把辅音和元音结合在一起,便于发音而已。对于稍长的词,划分音节是发音的必要步骤;拉丁语朗读时最忌讳不顾拼写进行整体认读,甚至可以说错误的音节划分也好过不划分,所以请初学者一定认真划分音节后再朗读。
音节结构
音节的完整结构是:
- 前辅音 - 元音 - 后辅音
也就是前辅音在元音之前,元音在中间,后辅音在元音之后。
这个结构中,元音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它是撑起整个音节的关键,不存在没有元音的音节,因为它根本就不能发音。
前辅音和后辅音则不是必要的:有些音节既有前辅音,也有后辅音,但也有些音节没有前辅音,或者没有后辅音,这都不影响它作为音节的资格和发音;甚至有些音节既没有前辅音,也没有后辅音,只有光秃秃的一个元音,但它仍然是一个音节,能正常发音。
划分音节规则
既然元音撑起了整个音节,那么计算音节数量的时候,只要计算元音数量就可以了,一个元音就是一个音节的标记;每个单词都有1个或多个元音,即1个或多个音节。
在元音之间的辅音则需要分配给元音,以此形成音节,分配的原则是:
- 前辅音唯一定律:前辅音最多只有1个,如果有多余的辅音,分配给上一个元音作为后辅音;后辅音数量不限;
- 辅音组规则:不要拆分某些固定的辅音组。
前辅音唯一定律是便于理解的,例如:
- tamen 可以划分为 ta/men
- contactus 可以划分为 con/tac/tus
特别是第2个例子,读者会注意到在元音 o 和 a 之间,有两个辅音 n, t,其中 t 作为元音 a 的前辅音,前辅音有且只有1个,所以多出来的 n 只能作为上一个音节的后辅音;元音 a 和 u 之间有两个辅音 c, t,其中 t 作为元音 u 的前辅音,前辅音有且只有1个,因此多出来的 c 只能作为上一个音节的后辅音。
但是辅音组规则“不要拆分某些固定的辅音组”则需要知道辅音组的定义。什么样的辅音会组成辅音组呢?辅音组有两种:
- 爆破音 (mute) 在前,流动音 (liquid) 在后;
- 摩擦音 (fricative) 在前,流动音 (liquid) 在后。
强行记忆这两个类型是困难的,读者需要理解其中原理:辅音组的产生,是因为两个辅音的发音过程重叠,并且使用同一口气息,强行拆分会导致发音不自然,因此:
- 对于第1种辅音组,爆破音发音时需要先堵住口腔,再用气流冲开,在气流冲开的时候,流动音就可以利用这阵气流发音了,也就是说爆破音发音的后半段过程,同时也就是流动音发音的过程;
- 对于第2种辅音组,摩擦音发音的时候,气流本来就要通过口腔,才能摩擦发音,这时把口型稍变,就能得到对应的流动音,并不需要再送一口气。
理解这两个过程后,读者自然能理解这两种辅音组为什么不拆分了,这可以说是“君子成人之美”,也是人类“偷懒”的本能。
因此,本着辅音组不拆分的原则,我们可以观察以下例子:
- agricola 可以划分为 a/gri/co/la
- perfluo 可以划分为 per/flu/o
第1个例子是爆破音 g 和流动音 r 构成辅音组 gr,第2个例子是摩擦音 f 和流动音 l 构成辅音组 fl,虽然它们都在元音之前,原则上只能有1个辅音,但作为辅音组整体,是不拆分的,因此一起作为前辅音使用。
划分音节的易错点
大多数时候划分音节不会构成难点,因为读者如果有英语基础,应当对元音不陌生,只要能准确识别元音并判断音节数量,通常凭借直觉就可以正确划分音节。错误的音节划分会让整个词读起来不自然,并且听起来也奇怪,要相信古人也不会无缘无故折磨自己的嘴和耳朵。
那么划分音节的易错点是什么呢?
对语音敏感的读者可能已经猜到了,是既能作为元音也能作为辅音的字母。这类字母如果不能判断它在特定的地方是元音还是辅音,就不知道应该适用元音相关的规则,还是辅音相关的规则。按照本书使用的拼写规则,i 字母就是这种既能表示元音也能表示辅音的字母。
举例来说,Iulius 这个词,它的音节划分是 Iu/li/us,这个词中有2个 i 字母,各自分别是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所以第一个 I 字母作为元音字母 u 的前辅音,和 u 字母共同划为一个音节,而第2个 i 字母是辅音,它与前辅音 l 一起构成第2个音节。如果不知道这个词中两个 i 字母各自表示元音还是辅音,就无法正确划分音节了。
对于这个问题,基本规律是:
- 如果 I 字母放在词首(包括去掉前缀后的词首),且后面紧接着一个元音,那么它作为辅音使用;
- 如果 I 字母在词中,且放在两个元音中间,那么它作为辅音使用。
I 字母本来应该是唯一会引起问题的,但实际上 u 字母也不省心。我们知道 u 字母是中世纪的发明,用于解决 v 字母元音-辅音双重身份,而且它的接受度远高于 J 字母,那么既然我们允许 u 字母和 v 字母并存,二者本来应该泾渭分明,u 字母表示元音,v 字母表示辅音。
但实际上,因为拼写习惯,u 字母也有表示辅音的时候,例如 sanguine 中的 u 字母就是辅音,而 lingua 中的 u 字母也是辅音,这里的规则是:
- 通常如果 u 字母在 s, g, q 字母之后,形成 su, gu, qu 这样的组合,并且后面紧跟着一个元音,那么这个 u 字母就是辅音。
另外,读者也会注意到,前面说过 q 字母后面只能是 u 字母,所以 qu 就是上述 u 字母用作辅音最常见的例子,此时 qu 算作1个辅音,而 su, gu 用作辅音的时候,则有时算作1个辅音,有时算作2个辅音:规则不明是最麻烦的,但真遇上了也没有什么办法。
最后,还是提醒一下,划分音节的目的是为了发音,有时候我们已经对拉丁语的发音很熟悉了,这时如果因为某些原因需要精准划分音节,比如在读诗时(拉丁语诗歌强调音节节拍),那么可以根据实际发音的直觉反向推断音节划分的位置,很多时候这种方法会比套用规则更方便。
划分音节的练习
接下来,请读者划分以下拉丁语短句的音节作为练习:
- Vēritās lūx mea. (Truth is my light.)
- Carpe diem. (Seize the day.)
- Tempus fugit. (Time flees.)
- Officium vocat. (Duty calls.)
- Salvē! (Hello!)
- Valē! (Goodbye!)
重音位置
在划分音节之后,距离准确朗读拉丁语仅剩一步:确定重音 (accent) 位置。
拉丁语和英语的重音
拉丁语的重音读法和听感类似于英语的重音,也就是重音音节比非重音音节发音更强。如果读者能理解英语的重音是什么,那么对于拉丁语的重音应该不会感到困惑。
拉丁语在重音方面和英语唯一的不同是,拉丁语词句的所有音节,无论是重音还是非重音,都要“读出来”,不能像英语那样把非重读音节轻轻带过。这一点只要严格遵循拉丁语拼写朗读,就不会出问题。
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有一个额外的难点:汉语并没有类似拉丁语或者英语的重音。准确地说,汉语的“重音”是通过音调和说话人的意愿确定的,这一点和英语、拉丁语很不一样。所以我听过不止一位学生抱怨:他们既无法理解英语的重音,也无法理解拉丁语的重音。所谓不理解,指的是虽然在概念上知道它应该是什么,能根据词典(英语)或者规则(拉丁语)确定重音位置,却不知道怎么读出重音的感觉,在听到一个新词的时候,也不能判断重音在哪里。
这个问题很典型,正如我们很难发出母语中没有的音,例如大舌音,我们也很难注意到母语中没有的东西,例如元音长短和重音位置;大部分学生能准确识别英语中的重音,主要是因为开始学英语的年纪比较小,几乎把英语作为第二母语,而且重音作为发音要点通常会认真介绍。如果小时候恰好没有掌握英语重音,那长大后确实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弄明白。
不过这个努力是值得的,因为重音错误会让本来有重音的语言变得很难理解,日式英语就是典型例子。所以在学习拉丁语时,如果发现英语有重音方面的问题,那么一定要借这个机会认真纠正;纠正的办法不外乎大量接触语音材料、查阅词典、和母语使用者交流。这些办法对于现代语言的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但在学拉丁语时却不会有这个条件,所以请一定先理解英语的重音特征,再学习拉丁语的重音规则。
说到重音规则,众所周知英语没有重音规则,或者说它的重音位置是不能通过拼写判定的,必须查词典,通过国际音标的标注才能确定。现实中通常不至于为了确认重音位置而经常查词典,这是因为大部分常用词往往在口语场景中先出现,既然听过别人怎么说,之后自己也很难读错,但对于一些书面语,如果恰好要说出来,那么为了避免说错,就只能查阅词典。
拉丁语的重音问题没有英语那么麻烦,因为拉丁语有严格的重音规则,理论上看到一个词的拼写,就应该能直接判断重音位置,所以拉丁语词典并不需要单独标出重音位置,而是默认所有学过拉丁语的使用者都能自主找到它。
倒数第2法则
拉丁语的重音遵循非常简单的规则,我们称之为“倒数第2法则”:
- 如果倒数第2音节是长音节,则倒数第2音节是重音;
- 如果倒数第2音节是短音节,则倒数第3音节是重音。
上面这条规则可以简单适用于拥有3个或者更多音节的词,本质上就看倒数第2音节能不能“留住”重音:如果它是长音节,那么重音就会留下来;如果它是短音节,那么重音就会流失到倒数第3音节去。当然,退到了倒数第3音节,就到头了,哪怕这个词有100个音节,重音也不可能退到倒数第3音节之前。
但如果这个词只有1个音节或者2个音节(在拉丁语中很常见),倒数第2法则的应用会变成:
- 如果整个词只有1个音节,没有倒数第2音节,那么重音只能放在唯一音节上;这不完全是废话,至少说明每个词都应该有重音,不存在完全轻读的词;
- 如果整个词只有2个音节,那么无论倒数第2音节(也就是前一个音节)是长还是短,重音都不会退回倒数第3音节,因为根本就没有倒数第3音节,所以倒数第2音节(前一个音节)永远是重音,无论长短。
另外,根据倒数第2法则,重音永远不会在最后1个音节,除非这个词只有1个音节,正如重音也不会在倒数第3音节之前。
不过倒数第2法则有一个例外:
- 如果词后面有特殊后缀 -que 或者 -ne,那么整个词的重音一定在 -que 或者 -ne 前面那个音节。
所以如果见到上面这种情况,就不用多想了,直接把重音放在 -que 或者 -ne 前面即可。
判断音节长度
既然重音位置取决于倒数第2音节的长度,那么重音判断就转化为:如何判断倒数第2音节的长度。注意,这里说的是音节长度,不是元音长度。
我们之前讨论过元音的长度,元音分为长短两种,加上发音相当于长元音的双元音,拉丁语的元音一共包括以下3种:
- 短元音:a, e, i, o, u, y
- 长元音:ā, ē, ī, ō, ū, ȳ
- 双元音:ae, au, ei, eu, oe, ui
前面说过,元音是音节的核心,所以如果元音是长的,音节自然就是长的,因此,我们得到如下规则:
- 如果音节的元音是长元音或者双元音,那么音节就是长音节。
根据以上规则得到的长音节,被称作“天然长音节 (long by nature)”,毕竟它们的元音是长的,当之无愧是长音节。例如:
- inimīcus 划分音节为 i/ni/mī/cus,其中 mī 音节由于 ī 是长元音,所以是长音节;
- pauca 划分音节为 pau/ca,其中 pau 音节由于 au 是双元音,所以是长音节。
除了以上规则之外,辅音对音节的长短仍然有影响,规则如下:
- 如果某个元音后面有连续的2个辅音,无论这两个辅音是否在同一个音节中,都会让前面这个元音所在的音节算作长音节。
根据这条规则判断的长音节,被称作是“位置长音节 (long by position)”,也就是说,这和元音本身的长短无关,只和这个位置有关,只要元音所在的位置后紧接着两个连续的辅音,就算是长的。例如:
- contactus 划分音节为 con/tac/tus,其中 con 音节因为元音 o 后面有 n, t 两个辅音,无论如何都算长的,而 tac 音节因为元音 a 后面有 c, t 两个辅音,无论如何都算长的。
总结下来,长音节的条件如下:
- 某个音节的元音是长元音,或者双元音;
- 某个音节的元音后面紧跟着连续的两个辅音,无论这两个辅音是不是在这个音节之中。
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之一,这个音节就是长音节。如果两个条件都不满足,那么只能算作短音节,所以:
- inimīcus 划分音节为 i/ni/mī/cus,其中 i, ni, cus 是短音节,mī 是天然长音节;
- pauca 划分音节为 pau/ca,其中 ca 是短音节,pau 是天然长音节;
- contactus 划分音节为 con/tac/tus,tus 是短音节,con 和 tac 是位置长音节。
重音规则判断流程
综合前面重音的“倒数第2法则”和音节长短判定规则,我们很容易得到拉丁语的重音判断流程:
首先,需要划分音节:
- 如果这个词有特殊句法后缀 -que 或者 -ne,句法后缀之前的音节就是重音;结束。
- 如果这个词只有1个音节,这唯一的音节就是重音;结束。
- 如果这个词有2个音节,前一个音节就是重音;结束。
- 如果这个词有3个或者更多音节,则先找到倒数第2音节;
然后,判断倒数第2音节的长短:
- 如果倒数第2音节是长音节(即:元音是长元音、双元音,或者后面紧跟着连续的2个辅音),那么倒数第2音节就是重音;
- 如果倒数第2音节是短音节,重音在倒数第3音节。
这个流程看似麻烦,但实际对于熟悉拉丁语的人来说,它简洁明了,并不依赖词典,只要判断倒数第2音节的长度即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拉丁语的重音位置是比英语更容易判断的。在同时代的古希腊语中,重音位置就没那么容易判断了,很多时候仍然依赖词典,而现代英语则完全无法从拼写判断重音位置,这是拉丁语的简洁之处。
判断重音的难点
即便拉丁语的重音规则十分清楚明了,但在实际使用时,仍然有无从下手的时候,主要在于以下3种情况:
-
在划分音节的阶段,如果出现 u 字母或者 i 字母,则需要先判断 u 字母和 i 字母是元音还是辅音,这在前面讨论划分音节的易错点时已经分析过;不过实际判断重音时只需要找到倒数第2音节,不一定要对这个词作非常严格的音节划分,所以这一点通常不造成严重问题。
-
长元音和短元音在拼写上唯一的区别是长音符号,但长音符号在正式出版物中通常不写,这导致长元音和短元音从拼写上看并没有区别,所以很多时候倒数第2音节的长度并没有规则中描述的那么容易判断。初学者如果不熟悉长短音相关的词尾结构,很容易在这个问题上犯错;熟悉词尾也不一定管用,因为倒数第二音节不一定是词尾部分。这是朗读拉丁语时最容易遇到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学习拉丁语语法和查阅词典,或者只朗读已经标注长音符号的文章。
-
通过连续的两个辅音判断前面元音所在音节为长音节(位置长音节),这个规则虽然简单直接,但实际使用中偶尔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例如不确定 u 或者 v 是元音还是辅音、一些辅音组不确定是算作一个辅音还是两个。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判断中出现模棱两可的问题,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经验,好在这种情况并不太多。
因此,学到这里,如果读者看到一篇标注了长音符号的拉丁语文章,即便还不能看懂意思,但已经可以正常朗读了;面对不标注长音符号的文章,朗读时还是会遇到问题,主要在于倒数第2音节长短无法判定。一方面我们要通过继续学习以减少犯错的频次,另一方面则应该宽容对待可能出现的错误。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一定会在过程中犯错的,不仅在朗读时可能出错,在之后学语法、做练习时,也可能会犯错,请读者大胆完成课后的朗读练习,不要担心出错。
判断重音位置的练习
现在,请读者判断以下句子中每个词的重音位置。这些句子我们在划分音节的练习中已经见过了:
- Vēritās lūx mea. (Truth is my light.)
- Carpe diem. (Seize the day.)
- Tempus fugit. (Time flees.)
- Officium vocat. (Duty calls.)
- Salvē! (Hello!)
- Valē! (Goodbye!)
完成音节划分、重音位置判断后,请读者读出以上句子。
朗读练习
以下是两篇拉丁语短文,分别来自罗马将领凯撒的《高卢战记》(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 和演讲家西塞罗的《反喀提林演讲》(In Catilinam),请大家根据划分音节、判断重音位置,然后大声朗读。为了读者朗读方便,长音符号已经注明。
在开始正式学习前,朗读长篇文章会相当困难;请记住这只是读音练习,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因为认得大部分词汇,朗读会变得简单许多。
Gallia est omnis dīvīsa in partēs trēs, quārum ūnam incolunt Belgae, aliam Aquītānī, tertiam quī ipsōrum linguā Celtae, nostrā Gallī appellantur. Hī omnēs linguā, īnstitūtīs, lēgibus inter sē differunt. Gallōs ab Aquītānīs Garumna flūmen, ā Belgīs Matrona et Sēquana dīvidit. Hōrum omnium fortissimī sunt Belgae, proptereā quod ā cultū atque hūmānitāte prōvinciae longissimē absunt minimēque ad eōs mercātōrēs saepe commeant atque ea quae ad effēminandōs animōs pertinent important proximīque sunt Germānīs, quī trāns Rhēnum incolunt, quibuscum continenter bellum gerunt. Quā dē causā Helvētiī quoque reliquōs Gallōs virtūte praecēdunt, quod ferē cōtīdiānīs proeliīs cum Germānīs contendunt, cum aut suīs fīnibus eōs prohibent aut ipsī in eōrum fīnibus bellum gerunt. (Caesar)
Quō ūsque tandem abūtēre, Catilīna, patientiā nostrā? Quam diū etiam furor iste tuus nōs ēlūdet? Quem ad fīnem sēsē effrēnāta iactābit audācia? Nihilne tē nocturnum praesidium Palātī, nihil urbis vigiliae, nihil timor populī, nihil concursus bonōrum omnium, nihil hic mūnītissimus habendī senātūs locus, nihil hōrum ōra voltūsque mōvērunt? Patēre tua cōnsilia nōn sentīs, cōnstrictam iam hōrum omnium scientiā tenērī coniūrātiōnem tuam nōn vidēs? Quid proximā, quid superiōre nocte ēgeris, ubi fueris, quōs convocāveris, quid cōnsilī cēperis quem nostrum ignōrāre arbitrāris? ō tempora, ō mōrēs! Senātus haec intellegit, cōnsul videt; hic tamen vīvit. Vīvit? Immō vērō etiam in senātum venit, fit pūblicī cōnsilī particeps, notat et dēsignat oculīs ad caedem ūnam quemque nostrum. Nōs autem fortēs virī satis facere reī pūblicae vidēmur, sī istīus furōrem ac tēla vītēmus. Ad mortem tē, Catilīna, dūcī iussū cōnsulis iam prīdem oportēbat, in tē cōnferrī pestem quam tū in nōs omnīs iam diū māchināris. (Cicero)
朗读的目的不仅在于熟悉拉丁语的字母发音、音节划分、重音位置判断,也在于熟悉拉丁语常见的读音和拼写。读者或许会有这样的经历:对于许多欧洲语言,或许我们不能看懂内容,但能识别出这段文本是什么语言写成的,或者能听出某段话用的是哪种语言;不同语言的拼写和发音有自己的特点,拉丁语也不例外。
原则上,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读者需要把见到的每一句拉丁语文本都大声朗读出来,然后再根据语法和词汇知识翻译句子。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逐渐增加对拉丁语的熟悉,最终让拉丁语阅读达到接近英语阅读的水平,并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不过,因为拉丁语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口语和听力并不作为学习内容,也不可能达到英语水平。
现在,读者已经知道如何朗读拉丁语了;或许你还会有一些疑问,请继续到下一章中找到答案。
来古典猫学拉丁语,更高效,更高分!